
为提高全民特种设备安全意识,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全院集中各方面力量,在组织特种设备安全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三进”活动的同时,把宣传的触角延伸至公益机构和公共场所,助推广西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发展。
进校园:“科普讲座+隐患排查”服务校园安全
我院受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银杉校区邀约,将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带进校园,为该校100余名学生上了一堂“大手牵小手 电梯安全齐守护——电梯安全科普讲座活动”为主题的电梯安全公开课。课堂上,电梯检验人员化身“讲解员”,通过PPT讲解、视频观看、互动问答的方式,为学生普及电梯工作原理,介绍正确文明乘梯规范,重点讲解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引导大家正确认识电梯安全,了解和掌握电梯突发故障时的应急处置方法。此次活动通过少年儿童的带动效应促进家长、教师及全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电梯伤害事故。
桂林分院积极配合安全监察部门,为即将举办重大活动的某高校开展电梯专项安全隐患排查,检验人员加班加点对校内10台电梯进行全面排查,并及时跟进督促整改,随时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该校电梯全面整改合格和正常运行。
进企业:“法规培训+现场演练”助企安全发展
防城港分院在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举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班,重点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市场监管总局令第73号和第74号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水平。
同时,联合广西中油能源有限公司开展罐车充装泄漏综合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企业对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理的综合指挥能力,降低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
进社区:“低碳理念+知识普及”融入社区生活
我院碳排放检测与核查技术研究中心到贺州市部分住宅小区,开展全面的绿色低碳小区评价工作。特检服务团队与当地小区管理部门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小区绿色低碳建设、面临挑战及未来规划等情况,对其能源使用、利用情况和绿化覆盖率等关键指标进行全面科学评估,推动小区在绿色能源利用、低碳排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为居民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桂林分院向社区居民发放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及安全使用知识宣传资料,还为小区电梯开展“义诊”服务,针对用户反映的问题,及时联系电梯维保单位处理;梧州分院走进电信小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社区”活动,发放宣传单和画册,引导小区居民正确规范使用特种设备,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贺州分院到社区广场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向群众宣传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和电梯、气瓶等常见常用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知识及突发事故的紧急处置方法。
百色分院则深入社区开展电梯应急救援演练活动,通过“观摩+讲解”的形式,讲解电梯基本原理和安全保护措施并现场点评和解答疑问,提升了社区电梯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居民的安全责任意识。
进公益机构:“临时讲堂+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北海分院则将科普地点选在了公益机构——医院。检验人员深入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义诊“群众行”活动,通过设置电梯安全体验区、现场检验演示、设临时讲堂和义诊服务台等,帮助群众加深对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的了解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走深走实。
在北海市人民医院,北海分院组织开展了电梯检验过程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总指挥接到事件报告后,迅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努力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通过此次演练,有助于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突发电梯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
进公共场所:“安全提醒+解疑答惑”强化安全意识
来宾分院在百悦商业广场开展“守护特种设备安全,助力高质量发展”电梯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检验人员围绕自动扶梯的结构、保护装置的分布等内容对群众进行详细的宣讲,并对自动扶梯踏板塌陷开关保护功能进行演示,以提高群众“安全乘梯、文明乘梯”的意识。
贵港分院也深入商场等公共场所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讲解特种设备相关政策及安全知识,共同营造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相关新闻————————
“电梯检验检测开放日”活动
“零距离”解锁电梯安全检验
为了更好地普及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知识,近日,我院柳州分院联合当地监察部门,共同举办“电梯检验检测开放日”活动,让社会公众“面对面”了解电梯安全检验工作,增强电梯安全意识。
(公众现场观摩电梯检验检测工作)
活动中,检验人员向社会现场公众公开了对商场电梯进行检验的细节及全过程,包括自动扶梯扶手带速度测量、制停距离试验、梯级、踏板缺失保护试验等;同时,检验人员还就电梯的基本构造、各安全保护装置的作用、安全乘梯知识、96111平台运行情况等相关问题,向现场公众进行了宣传科普和答疑解惑。通过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公众对特检行业的了解和信任。
(检验人员在做非操纵逆转试验、梯级、踏板缺失保护试验)
此外,检验人员还详细了解商场电梯使用情况、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并就如何提高电梯的安全质量、落实电梯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开展应急演练等方面提出了专业的意见,努力当好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医生”角色。
(通讯员:黄文汇、邱红伟、甘芷菲、李明莲、李光莹、蒋春、刘欢欢、陈在琪、吴海玲、黄华、莫李珍、王启珠、陈海平;编辑:金奕岑、邱媚;审核:黄庆华;签发:朱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