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信息检索
当前位置:
螺纹管内灰磨损的试验研究
信息来源:广西特种设备监督检验 钟永明 发布日期:2007-07-16 浏览次数:4987

引言
      螺纹管作为一种高效强化传热元件,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锅壳锅炉和其他换热器上。但是,螺纹管内磨损情况如何,长期使用是否会严重影响其强度和传热效果,有关这方面的试验研究目前还很少。文献(1)虽然对螺纹管内灰磨损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但效果没有给出具有实用价值的计算公式,因而无法正确预测螺纹管内磨损对其强度和传热效果的影响。为了使螺纹管在我国工业锅炉上可靠的推广应用,深入试验研究螺纹管内磨损规律的很有必要的。
1  概述
      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冲蚀磨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流动与环境条件;(2)粒子特性;(3)材料特性。
螺纹管一般由光管滚压加工而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经分析可以确定,螺纹管灰磨损的影响因素包括:螺纹管的结构参数——管内径d、螺距t、螺纹深度e、磨损部位距入口端的距离L;颗粒特性参数——粒径dp、平均硬度Hp及密度ρ';气体流场参数——气流速度ω、密度ρ"、黏度ν"和灰浓度μ;另外,还有管材硬度Ht和磨损时间τ。可见,影响管内磨损的因素很多。为便于整理试验数据,使试验结果有广泛的意义,本文用相似理论(2)推导准则数并建立关系式。

描述螺纹管内灰磨损的无因次量群可以表述为:

式中△Gm——单位螺距的磨损量。
其因次关系式为:
[π]=[M]a[LT-1]b[ML-1T-2]c1+c2[ML-3]f+g[L]h1+h2+h3[T]i[L]J+k[ML-3]m[L2T-1]n        (2)
按因次分析π定理(2),由(2)得如下无因次准则:
     

      由于仅研究碳钢螺纹管,故π可以不考虑;另外,本研究不涉及时间相似问题,故π10也不考虑,由此得如下准则关系式:

      由于螺纹管内磨损量与其影响因素成指数关系(1)因而式(3)可以写成:

         式中Re——雷诺数;
        St——斯托克斯数。
2  螺纹管内磨损试验
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试验采用9根不同结构参数的螺纹管,具体参数见表1。试验件是用电火花切割法由试验管上切割下的瓦状块,结构形式见图3.





表1试验件结构参数


      表中nm——名义磨损螺距个数,为试验件螺纹(迎风面中部)总长与单位螺距螺纹总长之比。
      本试验要求测量的量有磨损量△Gm、气流平均速度ω、灰粒浓度μ、密度ρ'、灰粒平均硬度Hp、平均粒径dp和磨损时间τ等。其中△Gm用感量为0.1mg的TG-328A型光电分析天平称量。试验前试件重G1,试验后用脱脂棉将试验件内壁积灰揩拭干净,称得重量为G2,则:
                                                            △Gm=(G1-G2)/nm                       (5)
其他量的测量文献(3)
对试验管6的三个试验件61、62、63的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以看出,螺炉管内磨损沿管方向有所增加,但越往后变化越不明显。



      按式(4)对大量的试验结果 进行回归,得磨损量计算公式:
        
      上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大都在±13%以内。上式的试验范围为:W=6.0~45m/s。d0=75~233μm,e/d=0.020~0.066,t/d=0.32~0.92。由式(6)可以看出,磨损量与气流速度3.233次方成正比,气流速度是影响管内磨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由式(6)还可以看出,在试验范围内,螺距t和螺纹深度e的增加都会使单位螺距的磨损量加大。
      由部分试验数据绘制的试验曲线如图5所示。
3  螺纹管内磨损对强度及传热的影响
      螺纹管由于内壁磨损而导致局部壁厚减薄,最大减薄量计算公式如下:
△I=β△Gm/γSm                        (7)
式中△I——最大壁厚减薄量;
      β——局部修正系数,最大减薄处减薄量与平均减薄量之比;
      Sm——单位螺距的磨损面积;
      γ——金属比重。



      螺纹管内的磨损主要集中于螺纹的迎风面,如图6所示(3)。最大磨损部位为螺纹迎风面的中上部而不是顶部,顶部的磨损减薄量甚至小于整个迎风面的平均减薄量。单位螺距的磨损面积按图7简化后为:



(实测BC=4.5mm。)
磨损部位取为管子的末端,据文献(10),取β=3.25。
设W=25m/s,t=25mm,e=2mm,dp=44mm,μ=3.67g/m3, dp=100μm,τ=3000h(年运行小时),Hp=7.0(莫氏),Ht=150(维氏),L=3m,ν"=82×10-6m2/s,ρ"=1.293g/m3,γ=7.8×10-3g/mm3,则由式(6)、(7)、(8)得:
△I=0.119mm
      可见,年最大壁厚减量较大,但由于壁厚一般等于3.0~4.0mm,有较大壁厚裕度,而且实际运行速度常小于设计速度,因此,设计速度小于25m/s时,管壁磨损对强度的影响很小。



      螺纹管磨损后,螺纹深度e降低,因而对换热系数有一定的影响。考虑较恶劣工况所作的计算表明,螺纹管的摸酸虽然对阻力系数的下降有较大的影响,但对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却不大(3)。计算表明,螺纹管内磨损与积灰共同使传热系数下降不会大于5%(3)(4)
4  结论
(1) 螺纹管内灰磨损沿管长方向逐渐增加,而且越往后,增加的幅度越小。
(2)螺纹管内灰磨损与Re数的3.233次方成正比,气相速度是影响管内磨损的最重要因素。
(3)螺纹管结构参数也是影响管内磨损的重要因素之一,螺距t和螺纹深度e的增加都会使单位螺距的磨损量加大。
(4)影响螺纹管内灰磨损的另一因素是颗粒特性,颗粒平均粒径dp和硬度Hp的变化都会使管内磨损发生变化。颗粒浓度μ对管内磨损也有明显作用。
(5)螺纹管内会磨损对强度和换热能力的影响不大。
 

© 2007-2014 广西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院版权所有
地址: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建设路99号
邮编:530219
您是本站第 3414991 位访客
网警备案号45010802000009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

广西网警ICP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