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信息检索
甘当路石 民族团结——“两路”精神述评
信息来源:共产党员网 发布日期:2022-04-01 浏览次数:4261

这是世界公路建筑史的不朽奇迹,这是中国军民波澜壮阔的逐梦征程,这也是中华民族敢为人先、奋勇前行的历史壮举——10多万名筑路军民劈开悬崖峭壁,征服重重天险,建成修通川藏、青藏公路,打通西南边陲的交通动脉。

20148月,在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这是1954年筑路大军修筑康藏公路(1955年改名为川藏公路)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一场绝境修路的伟大征程

拉萨西郊河畔,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巍然矗立。石碑背面篇首上书:建国之初,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增进民族团结,建设西南边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筑川藏、青藏公路。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印度对西藏虎视眈眈,西藏上层分裂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蠢蠢欲动,西南局势一时错综复杂。

解放西藏,迫在眉睫。但彼时的西藏交通,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

19501月,毛泽东同志提出应当争取于当年5月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3个月后,康藏公路(1955年改名为川藏公路)工程破土动工。其后,毛泽东同志发出进军西藏的训令,并号召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10多万人的筑路大军克服高原缺氧、天险阻隔、物资匮乏等不利条件,靠着简陋的工具,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开始了征程。

通横断山脉,跨通天巨浪,越沼泽冻土,穿原始森林。漫漫4年,筑路大军挖填土石3000多万立方,造桥400余座,这场与自然斗、以生命搏的筑路征程,最终以胜利而终。

19541225日,这是西藏人民的大喜日子。这一天,两条公路同时通车拉萨;这一天,满载物资的车辆来往穿梭;这一天,西藏结束了千百年来仅有栈道、溜索、人背、畜驮的运输方式,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封闭状况。

巍巍高原,两路贯通;藏汉同胞,歌舞翩跹。绵延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宛如两条洁白的哈达,将雪域高原与祖国大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是川藏公路西藏昌都市境内的怒江7220165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一段跨越时光的生命礼赞

西藏军区军史馆内陈列着一把铁锹,铲头锈迹斑斑,握柄也布满裂痕。但这把看似普通的铁锹,却承载着建设两路的伟大使命。

19503月,经历过淮海战役洗礼的十八军怀揣慷慨誓言,拿起铁锹、钢钎、十字镐,凿巨石开路、蹚冰河架桥,劈开14座大山,穿过8条大断裂带,跨越数条险滩激流和数不清的沼泽冰川,4年后,川藏公路修通。

19545月,时任西藏运输总队政委的慕生忠带领1200余人,从雪水河艾芨里沟开始,30天修通30公里唐古拉山口路段,10天推进200公里藏北路段,同年1222日,青藏公路修抵拉萨。

艰辛成就伟业,牺牲铸就辉煌。4360公里的交通线唱响了发展的繁荣赞歌,也留下了英烈们的悲壮凯歌:

雀儿山工地,年仅25岁的张福林在爆破过程中不幸被巨石砸中。牺牲前,坚决不让医护人员打针抢救的他说道,我不行了,要为祖国节省一支药。

可可西里,海拔高、气压低、瘴气重,工兵第二团战士乔振武在睡梦中突发急症,抢救无效牺牲,永远驻守在青藏公路。

……

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两路精神,与时代交融,与日月同辉。

19678月,某汽车团副教导员李显文等10名官兵在执行任务时,突遇特大山崩,英勇献身。

20038月,为解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的难题,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博士生导师胡长顺第11次进藏考察调研,却遭遇车祸遇难,长眠于青藏公路。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无数英雄用血肉,撑起雪域高原的交通线。昔日封闭的高原荒漠,自此换了人间。

这是在青藏公路旁搭建的那曲县香茂乡畜产品展销会(201711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 摄

一首团结奋进的时代颂歌

是谁帮咱们修公路?是谁帮咱们架桥梁?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军民本是一家人,帮咱亲人洗呀洗衣裳……”20世纪60年代,一首《洗衣歌》唱出了藏汉同胞的深厚情谊。

解放军入藏前,毛泽东同志下达了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入藏后,解放军在缺粮的情况下用高于市场的价格从寺庙和贵族手中购买粮食,却被严令禁止向老百姓买粮,以保证当地群众的口粮需求。

看似不近人情的命令,背后体现的却是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真心换真心。在筑路的过程中,川、青、藏省区群众积极参与。来自四川甘孜州的6000头牦牛成为第一批支援物资,17000名藏族同胞为川藏公路建设挥洒了青春与热血。

路修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藏汉一家紧密团结的故事,始终在传唱。

坚守雀儿山23年的道班工人莫尚伟、黎兴玉夫妇,依靠藏族邮差其美多吉运输补给,荒凉的生命禁区见证了他们的深厚友情。

作为天下第一道班的一员,扎西次仁几乎每天都要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公路上铲冰。寒风刺骨,过路的司机们却说这里天下第一暖

……

辛苦耕耘,平凡人成就伟业;接续奋斗,新起点再创辉煌。

60多年来,藏汉人民发扬两路精神,为打通进出西藏的道路不懈奋斗:新藏、滇藏公路进一步加强交通联系,青藏铁路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拉萨贡嘎国际机场为进藏空中运输保驾护航……

数据显示,西藏公路通车里程从2000年底2.25万公里增至2020年底11.88万公里,全区所有县(区)和476个乡镇、2050个建制村通了客车;拉萨西站铁路货运量从2006年发送2万吨、到达29万吨增至2020年发送49万吨、到达614万吨;民航旅客吞吐量从200053万人次增至2020515万余人次。

昔日川藏、青藏公路被藏族人民称作幸福的金桥”“吉祥的彩虹,如今众多金桥”“彩虹如格桑花般扎根、绽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两路精神的激励下,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将迈上新的台阶,雪域高原的社会主义建设将踏上新的征程!

这是雀儿山下张福林烈士陵园前竖立着的十八军将士精神永存雕塑(20191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其美多吉与同事驾车行驶在雪线邮路上(资料照片)。其美多吉是中国邮政甘孜县分公司邮运驾驶组的一名邮车司机,往返在甘孜县与德格县之间。这段路程是四川省甘孜州绵延5866公里、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雪线邮路最危险的一段。新华社发(周兵摄)

在青海可可西里,一群雌性待产藏羚羊正在通过青藏公路(201667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
桂公网安备 45010802000014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仁信路25号  邮编:530299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7-2025
桂ICP备07010885号-1
广西网警ICP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