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党史故事
    为国图存 为民取义
  • 发布时间:2022-06-30    信息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浏览次数:1801

“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工农要翻身解放!1947年夏初,在西南边陲的防城县(今防城港市),一场声势浩大的千人群众大会正在举行。会场上,刀枪林立,红旗招展,一位年轻的指挥员正慷慨激昂地振臂高呼。

 

这位在群众大会上演讲的,正是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觉醒,而后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防城革命青年刘镇夏,一位家境优越却一生追求真理,为人民求解放的共产主义先锋战士。

 

民族危亡 保家卫国

 

1921年,刘镇夏出生于防城县光坡乡(今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 一个显赫的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刘斯甫早年曾任海南陵水县知县,三哥刘镇湘早年参加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后官至国民党中将军长。

 

1936年秋,刘镇夏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防城中学。不料时局动荡,次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探求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刘镇夏满腔热情地参与到防城中学进步师生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当时,防城中学聘任爱国进步知识分子为教师,增设了政治、军事、战地救护等课程,把《科学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逻辑与逻辑学》《大众哲学》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列为必修课程,同时还订购抗日进步报刊,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路线和主张,一度被誉为“南路的陕北公学”。刘镇夏在此期间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1939年春,国民党防城县当局挑起反共逆流,排斥打击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解除防城中学所有进步教师的职务并将其驱逐出县境,解散防城抗日救亡领导小组,禁止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刘镇夏目睹了国民党防城县当局压制师生爱国活动的行径,看清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本质,更加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193911月,日本侵略者在企沙登陆后,防城沦陷。防城中学被迫搬迁到东兴,与东兴明江中学、东兴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合并组成防城县联合中学。防城县党组织在防城县联合中学组织学生成立进步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当时身为防城县联合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刘镇夏,积极参与其中,与学校学生会骨干一同成立“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举办时事演讲,发动群众抵制日货。

 

19403月,刘镇夏加入防城县党组织在东兴组建的防城县“战时后方服务团”,学习党关于抗日的方针政策和战时服务知识,深人那良、扶隆等圩镇宣传抗日,号召民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刘镇夏从此开始积极投身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工作中。

 

追求真理 不徇私情

 

1942年夏,刘镇夏考上了广东省立勷勤大学。虽然身处校园,但他时刻关注时局变化。1944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发起了打通中国内陆至东南亚地区大陆交通线的攻势作战,防城再次沦陷。刘镇夏毅然中断学业,返回家乡,开展抗日活动。

 

回到家乡的刘镇夏,找到党组织,请求在沿海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斗争。随后奉党组织的指示到光坡、企沙一带,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购买枪支弹药,甚至取出家里的钱和护院的枪械,组织抗日武装。19451月,刘镇夏会同防城党组织派来的中共党员陈江等人,正式组织了海区游击小组。8月,刘镇夏按照防城县党组织的决定,率领抗日游击小组200多人到中越边境日军驻地收缴日军武器,途中遭到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袭击。情急之下,刘镇夏端起轻机枪带领游击队阻击来犯的敌军,保全了队伍并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

 

1946年春,以刘镇湘为旅长的国民党军一五六旅和两广保安团发动对十万大山游击根据地的“围剿”,采取“拉网穿梭清剿”和“分兵填空格驻剿”等方式,从防城、思乐、北仑河畔等三个方向向根据地开展“扫荡”。在敌军强大的攻势下,根据地面临着武器弹药和补给日益匮乏的严峻形势。

 

为了更好地掌握敌军情况,顺利开展反“围剿”,党组织决定派刘镇夏进入敌军内部工作,收集情报。凭借与刘镇湘的胞弟关系,刘镇夏穿上国民党军的衣服,佩上少校领章,钻进了敌人的“心脏”开展活动。敌军数次“围剿”部署的信函、电报、密报等,都由他巧妙地通过秘密渠道,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地方党组织领导机关,令国民党军在长达数月的“围剿”中一再扑空。一次,刘镇夏将敌军准备分数路“扫荡”东山的情报秘密送给防城游击大队,游击大队利用情报提前在天稔隘设伏,并及时转移,避免了损失。

 

1946年秋,一五六旅被蒋介石调往华北后,刘镇夏脱下国民党军装,遵照党的指示,以复学为名离开防城到广州勷勤大学就学。

 

满腔正义  献身革命

 

1947年夏,防城县党组织遵照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制定“放手小搞,准备大搞”的方针,决定举行武装起义。经党组织安排,已回到广州勷勤大学继续读书的刘镇夏,风雨兼程地返回故乡,和其他同志夜以继日地开展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刘镇夏利用政策教育和感化了光坡乡乡长黄启凯,使其站到革命的一边,为武装起义和地下武装在当地的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1947514日,防城县党组织领导举行三()()()武装起义,成立“农民翻身独立大队”,刘镇夏任大队长。起义后,刘镇夏宣布处决恶霸特务分子,打开地主的粮仓,把部分粮食分给贫苦农民、渔民和盐工,限令地主和盐田主交纳粮税、交出所有武器。这些革命举措深得广大贫苦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大批贫苦农民、渔民、盐工加入起义队伍。仅10多天时间,起义部队规模就达到800人,拥有轻机枪8挺、长短枪700多支。19479月,三光企武装起义的部队被整编为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团,刘镇夏任副团长。

 

在防城县党组织领导发动起义后,国民党当局即纠集数千人的兵力“进剿”革命武装,妄图扑灭人民革命斗争的烈火。在反抗放人的残酷斗争中,刘镇夏一马当先,舍生忘死,英勇善战。为了摆脱广东保安第九团的追击,在三天三夜的那马、小峰激战中,刘镇夏亲率重机连抢先登上电六大岭,把敌人挡在那马之外,成功掩护疲惫不堪、缺乏弹药的钦防农民翻身总队主力安全脱险。在横龙伏击战中,刘镇夏冒着敌人的密集子弹,对敌射击,掩护突击队冲锋。在刘镇夏的带领下,突击队一举击毙敌20多人,缴获日式轻机枪1挺、步枪10余支,使“防城县警察大队第三中队”的番号从此被撤销。

 

刘镇夏从求学时期就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革命工作,经历各种艰苦斗争的磨炼,一心向党。194712月,刘镇夏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刘镇夏更坚定了把一生奉献给革命事业的信念。为了充实革命武装经费和武器装备,刘镇夏将家里用于购买黄金的大部分费用交给游击队,并捐出了自家的枪支、子弹和粮食。三光企武装起义后,刘镇夏和妻子梁平便将女儿寄养在妻子娘家,转战十万大山。除了换穿的三套衣服和武器、书籍、文件外,刘镇夏便一无所有了。

 

刘镇夏心里装着革命和战友,唯独没有他自己。有一次,梁平见对刘镇夏衣着单薄,便织了一件毛线衣给他,但他却推说毛衣袖子不合适面将它送给更需要的战友。在那梭整训时,刘镇夏生了一场大病,身体虚弱,梁平娘家的亲戚给他送来一只鸡补身子,但他却叫妻子将鸡送给其他伤病员。 

 

1949510日,刘镇夏在执行对国民党防城县警察大队班长颜爱才等人的策反任务时遭敌人包围。随行人员中有人中弹负伤,刘镇夏带着负伤的战友,一边还击,一边突围。由于敌众我寡,刘镇夏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刘镇夏,一位北部湾畔的共产主义战士,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践行信仰,为工农解放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行动抒写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南宁市江南区纪委监委  整理)

编辑:杨意超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
桂公网安备 45010802000014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仁信路25号  邮编:530299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7-2024
桂ICP备07010885号-1
广西网警ICP备案